《江南百景》:在江南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22-03-05 19:13 | 来源: 中国文旅网 | 作者: admin |

茂林修竹景色好,村民长寿病痛少,人过半百正年少,七八十岁不称老。这首诗描绘了浙江省宁波市莼湖街道南岙村的真实写照。在南岙村,人们可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在梅林中,畅游在仙境里。

2022年2月,由NEST项目组(徐逢苑、李天煜、杨乐翔、胡琸瑄、姜子建、沈炬成、何晨辰等)主编的《江南百景》由中国文化出版社China culture press Inc出版发行,书籍选择了上海崇明、宁波奉化、湖州南浔、苏州吴江等地的古镇古村,对其所蕴含的人文风貌和生活底色予以介绍。

以下为文章试读:

一、浙江深山中,中国长寿村

位于浙江东部,南岙村坐落在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西南,这里群山环抱,满目苍翠,是沿海一带难得的绿色宝库和天然氧吧,村民普遍健康长寿。

20221月,南岙村入选 2018年浙江省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南岙村拥有长寿山庄、老人乐园、梅园、天鹅湖、望海亭、野鸭湖、百岁岭、长寿亭等一系列景观,是一个标准的疗养式旅游度假村,极其适合亲子家庭前来度假。

村庄有着独特建筑风格一幢幢小别墅间,外墙装潢蓝白相间,庭院里红花绿草在绿树古朴、竹林茂盛的村落里,有一些外饰青花的小别墅。庭院里的红花绿草反映出村民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兴趣,体验世外桃源的快乐。

南岙村由西至东,由高到低,依溪而筑,整个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树中,溪水潺潺流过农家门前所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城里人来此定居,据统计,来自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外籍居民和台湾、北京、上海、宁波等地的80多户居民到该村落户,有43户村民的房子被外地居民购买。

悠然自得,那是对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最美好的描绘。走在乡间小道上,入目是那树林中遍布的瓜果,田野上成片的稻穗,河塘里结群的鱼虾。累了便坐在那树荫地下,看霞光万道,皓月升空,仿佛时间在此刻驻足。闭目,入耳即是那蛙叫蝉鸣,小溪流水。在那城市的车水马龙之外,是悠然自得的人间秘境。

当你想从城市的喧嚣中脱离,去享受片刻宁静时,奉化南岙村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在这乡间田野去享受与城市既然不同的生活氛围。 

林立的民居藏着的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宝,南岙村立居住着许多上了年龄的艺术家和老师,他们用那些过往去装饰自家小院。我们将会前往他们家中去欣赏那些瑰宝,并与艺术家们交流,去知悉他们的经验。 

钓鱼,爬山,摘果,提到了乡间又怎能少了这些活动。在那水塘边,山林间,去体验难得的乡村生活,和南岙村的人一起悠闲度日。 

参拜礼佛,去那千年古寺学习正信,与大师交谈,看时代浪潮下不忘初心的普济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二、新村民,老村民

南岙村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有一位在苏州当护林官的人避难到这里,所以他的子孙都很爱惜树木,对植被的保护是疼爱有加,这为南岙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村内地面起伏有坡度,能让人们得到更多锻炼,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都在锻炼

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村民心情愉悦,晚辈非常孝敬长辈。这里的老人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就是传统的自耕自作方式,他们经常参加各种体力劳动,空闲时候也聊聊天、晚上早睡,早上早起,并有喝水和喝茶的习惯。老年人个个健康长寿,老人对生活总是平淡看待,从不与人计较得失,都有一颗平常心。

曾有专门机构对村里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村中老人没有一例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患者,身体硬朗、思维清晰、视力也很好。此前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等组织的多个考察团对南岙村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认为南岙长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佛文化和长寿文化深厚;二是森林覆盖率高,泉水甘洌,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三是土壤、水质中的硒含量丰富。村里人均寿命81.9岁,2007年获得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科学健身与长寿研究委员颁布的中国长寿村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百岁以上老人比例最高的村称号。

由于土壤富含硒元素,南岙村的农作物硒含量也非常高,从取样的大米和茶叶来看,硒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南岙村村民长期食用富含硒元素的农作物,就起到了延年益寿的作用。

进入村庄遇到了余爷爷他今年八十岁不到原本是一名干部后来去做起了生意晚年便在这里生活已经在此十二年了他觉得住在这里很好乡村振兴做很好村庄基本不会停水停电要是停水停电也马上可以恢复生活中的水源来自山上的水库但是他认识觉得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到位新农村的改造仍然没有完全实施无法让他们把围墙进行翻新;房屋会漏水要自己进行修补余爷爷的女儿在新加坡做会计他的外孙女也在国外读研究生

与余爷爷不同的是董爷爷他的房子是自己建造的而余爷爷是买的董爷爷今年77岁了他从小便住在村里的善济寺他觉得村庄上的交通是十分方便的现在会有公交车从莼湖开到善济寺门口比之前快捷很多了他一直是个农民有一个儿子在奉化上班爷爷会一个月去莼湖看一次医生平时没有什么活动就只是去田里劳动

 

三、村居生活

寺院旁边是村里的老年食堂,去的时候有位大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我来也很热情地跟我聊交谈。大妈姓王,今年已经六十二了,但看上去像五十出头,每天早上从莼湖街道来这边做饭。食堂不是免费的,村里七十岁以上老人每月交180元,八十岁以上老人交150元就可以吃到午饭和晚饭,折合下来一顿饭只需要2-3块钱。同时这里也接受订餐,每人每次20元,能吃到四五个菜品。 

问及村中老人的状况时,王大妈说如今村中的老人也不是很多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就六七位,有的眼睛已经看不太清,还有一些老人被子女接到市区居住了。反而现在有很多外地人来村里买地建房,不过他们也大多是周末节假日才偶尔来住。村里对老人也会有一些补助,七十岁以上老人每月能领到一百多块,八十岁以上能领到两百多块以及额外五十块的补助。现在村里每天有六位老人来食堂吃饭。

等我再折返回食堂的时候是1120,大妈说老人们已经吃饭比较早,现在都已经吃完饭回家了。此时食堂里有十多位安装电线杆的工人刚吃完饭,从他们桌上餐盘的残羹里可以看出菜品还是很丰富的,有鱼、虾、毛豆、茄子等。王大妈说他们是从街道上来的,已经工作了好几个月了,但不是每天都会来。等到坐公交离开村子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下,沿途的路两边确实树立着刷着白漆的崭新的灯柱。

出了食堂往后走,有一家很小的便利店,里面摆着一张麻将桌,上面还有打完麻将的残状。货架上摆放着一些厨房调味用品,以及一些饮料用水,种类和数量都少得可怜,柜台下摆着几包烟。店里坐着三位奶奶,我买了一瓶水后和她们交谈起来。她们在问过我的年龄和学校后直呼我一个人来这里好大胆,我了解到这家店平时来买东西的人也不多,老板是其中一位奶奶,今年已经六十八岁了,但头发几乎还都是黑色的,看着也就六十出头,另两位分别是六十八岁和七十岁,三位看上去健康状况都很好,也很热情友善地和我聊天。

食堂后面这一片基本就是村里的老民居了,有比较老旧的破败老房,有普通的二层,也有带独立庭院的偏现代化住宅。 

沿着主路往上走,左手边是大片的农田,里面零星种着玉米苗、樟树/茶树苗、稻谷以及部分蔬菜。越往上走就会看到更多大规模、装修风格独特的庄园式建筑,尤其是门牌上标着文化艺术园区XX字样的房子。在经过一些住宅时会听到里面传出狗叫声,可见部分住宅还是有人居住的。

上南岙7三家建筑风格完全一致的一排楼前,我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在一小片菜地里举着水管浇水。他说自己是本村人,那三栋别墅都是他兄弟的,14年建起来的,有的还没有装修,是他们留给子女住的。他自己的房子也在附近,目前定居在奉化,现在工作比较闲,所以会偶尔带家人回来住上一阵。他父亲今年73岁,一直住在村里,身体比较健康,但是一般都待在家里。问及在村中居住的感受,他说村里山好水好,整体还是比较舒服的,只是没办法买到生鲜蔬菜。

 
友情链接